2023年第7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本期封面 出版日期:2023-07-15
  

专题讨论

数字化实时筛查系统在子宫颈癌筛查与分流的意义
  杨华;楼伟珍;陈飞  2023,39(7):481-483
子宫颈癌是生殖道肿瘤中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2020年,全球估计有60.4万例女性被确诊子宫颈癌,约31万例女性死于子宫颈癌。2018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呼吁所有国家都行动起来,采取协调行动在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上消除子宫颈癌。2020年11月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发布《加速消除子宫颈癌全球战略》,11月19日全球194个国家共同承诺消除子宫颈癌。 与此同时,WHO已开始考虑通过技术的进步提升筛查的效率和准确性,2019年WHO首次将数字化实时筛查技术(包括TruScreen实时监测系统)纳入《子宫颈癌二级预防筛查与治疗规划》2。2021年WHO首次将其纳入新版《子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1]疗指南》。
  摘要[457]  PDF
DNA甲基化技术在HPV相关下生殖道病变的临床应用
  张梦真  2023,39(7):483-486
女性下生殖道病变大多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最为常见,外阴、阴道癌前病变和癌比较少见。子宫颈细胞学和高危型HPV(HR-HPV)联合检测是目前主流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法,是预防子宫颈癌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HR-HPV感染率高以及HPV检测的低特异性使得阴道镜检查的转诊率较高,往往导致过度治疗。细胞学检查对病理医生要求高且敏感性低,时常造成漏诊。因此,亟需新的检测手段来弥补现有筛查方法的不足。研究显示,DNA甲基化与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也被证明参与外阴、阴道病变的发生。本文对DNA甲基化检测技术在HPV相关下生殖道病变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摘要[345]  PDF
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诊疗新技术在生育力保护的价值
  刘禹利;孟元光;陈捷  2023,39(7):486-489
中国子宫颈癌疾病负担仍持续上升,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子宫颈癌为女性肿瘤新发病例第6位,死亡率为第7位,发病率从20~24岁年龄开始显著上升,并在城市女性45~49岁和农村女性50~54岁达到顶峰,且子宫颈癌新发病例呈现年轻化趋势[1,2]。子宫颈癌筛查推广与普及让更多女性可以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阶段即被检出并进行治疗干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相当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和CIN3,在未治疗状态下具有消退、持续与进展等不同自然发展进程。未经治疗的CIN2患者约50%会在两年内自然消退,只有18%发生进展,年轻女性则具更多消退率(约60%)及更少进展率(11%);CIN3具有更高进展为癌的风险,平均13年间有15%~23%发展为浸润性癌,而接受常规治疗女性的患癌风险仅为0.7%[3]。早期诊断和新疗法使用大大降低了年轻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并保有更好的生活质量。然而因恐癌心理因素,扩大切除病变的治疗法仍属目前普遍现象。
  摘要[407]  PDF
光动力治疗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中临床证据解析
  韦莹婷;邱丽华  2023,39(7):489-492
子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主要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感染。子宫颈癌的发生需要经历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发展为子宫颈癌前病变,最终导致子宫颈癌变的缓慢过程,历时5~15年。这一时间窗为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机遇。对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常见的干预措施包括激光、冷冻或电灼等消融治疗以及子宫颈切除性手术治疗等。有创的治疗方法可能导致子宫颈机能不全、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等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近年来,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病日益年轻化,越来越多患子宫颈SIL的育龄期女性有生育需求,亟需疗效确切且安全的新型微无创治疗方法。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是以光、光敏剂和氧的相互作用为基础,通过光动力学反应,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以达到治疗目的的微无创治疗方法。该治疗使用的光敏剂分为一、二代光敏剂。一代光敏剂杂质
  摘要[362]  PDF
年轻女性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管理
  尤志学;吴敏霞  2023,39(7):492-494
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的发展与持续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有关。如果不及时治疗HSIL,有发展为子宫颈癌的可能。子宫颈HSIL在组织学上相当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和CIN3。通过筛查程序检测HSIL并对其进行治疗与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相关。然而侵入性治疗却是一个有利有弊的过程,原因是,并非所有进入癌前病变状态的HSIL都具有侵袭潜力,一些HSIL不需要破坏性治疗就会消失,且与CIN3相比,CIN2与更低的进展为浸润性癌和较高的病变消退风险相关;年轻女性因为癌症的低风险及干预后增加了相关治疗风险,故针对年轻女性的筛查及HSIL干预受到了质疑。 2012年美国阴道镜检查和子宫颈病理学会(AS-CCP)提出泛意而非年龄范畴的“年轻女性(youngwomen)"概念,其核心是指经评估后认为,HSIL治疗所造成的不良妊娠风险超过HSIL在随访期间进展为癌风险的一组人群,确定为“年轻女性”,并延缓对其
  摘要[346]  PDF
妊娠女性子宫颈病变诊断和管理
  李碧军,范爱萍,张丽琴  2023,39(7):494-497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问世和两癌筛查的普及,妊娠期女性子宫颈病变的诊断和管理成了新的研究热点,有效管理妊娠期HPV感染及子宫颈病变的孕妇,对提高围产期妊娠质量和优生优育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妊娠期明确子宫颈病变的诊断,规范化子宫颈病变的处理,是保证每一个孕产妇顺利分娩和达到最佳母婴结局的重要任务。但相对于非妊娠期,临床上对妊娠期子宫颈病变诊治方案及对妊娠影响等的认识仍较有限,在诊疗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无法进行有效的干预。本文就妊娠女性子宫颈病变诊断和管理这一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 1 妊娠期子宫颈病变的诊断 妊娠期子宫颈癌的发生率较低,据我国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发现,妊娠期子宫颈癌在妊娠期女性中发病率为16/10万,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同时又是病因明确、可防可控的恶性肿瘤,所以做好妊娠期女性的子宫颈癌筛查、诊断和治疗对保护女性生育力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妊娠期子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的临床表现与非妊娠期相似,一般无明显症状,通常是通过筛查发现。妊娠期出现的异常阴道流血在排除产科因素外还要排除妊娠期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的发生。妊娠期子宫颈
  摘要[316]  PDF
子宫颈锥切术后HRHPV持续性感染的诊治意义探讨及新进展
  丁轶;李双  2023,39(7):497-500
子宫颈癌是唯一可以预防且治疗的癌症,重要的致病因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性感染,其对子宫颈癌的早诊早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包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和湿疣。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相当于CIN2和CIN3,属于子宫颈癌前病变,后续可能进展为子宫颈癌。 对于HSIL,如果不予治疗大约31%~50%患者可能进展为子宫颈癌,而常规诊疗后,癌变风险显著下降,仅为0.7%。对于选择手术治疗的HSIL患者,其治疗目的是完全去除病灶以及相对容易发生癌变的子宫颈转化区,阻止后续进展,包括子宫颈锥切、消融术、特殊人群的随访观察和全子宫切除术,其中子宫颈锥切术是较常用的治疗方案。子宫颈锥切术有子宫颈冷刀锥切术( 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或转化区大环形切除术(large-loop exci-s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zone,LLETZ)、激光锥切术等,其中LEEP和CKC应用最为普遍。
  摘要[300]  PDF
阴道鳞状上皮内瘤变的诊治进展
  丛青;张璐;隋龙  2023,39(7):500-502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引起下生殖道的癌前病变,包括子宫颈、阴道、外阴及肛周。相比于子宫颈,临床医生对阴道病变的关注往往不足。阴道上皮内瘤变(ValN)2/3[阴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是阴道癌的癌前病变,需积极治疗。既往流行病学调查认为VaIN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其发生率为(0.2~0.3)/10万,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1.0%。我国HPV疫苗接种率低,2018 ~2020年9~45岁女性HPV疫苗估算接种率仅为2.24%,伴随着筛查方法的改进和对该疾病认识的提高,VaIN检出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子宫颈及阴道早期疾病诊治中心近十年VaIN检出率(占所有下生殖道上皮内瘤变11.5%~23.7%)呈上升趋势[2,3]。国内外VaIN临床研究不断增加,2023年4月欧洲妇科肿瘤学会(ESGO)、国际外阴阴道病研究学会(ISSVD)、欧洲阴道镜联盟(EFC)和欧洲外阴阴道病研究学会(ECSVD)联合发布了VaIN管理共识(以下简称欧洲VaIN共识)?。本文结合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国内外临床研究,对VaIN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规范诊疗管理。
  摘要[333]  PDF

临床病案讨论

马凡综合征3+年,停经13+6周
  周盛萍;代莉;陈洪琴;周容  2023,39(7):503-505
1 病历摘要 患者,27岁,因马凡综合征(MFS)3+年,停经13+周于2022年8月12日入院。患者4*年前因“双眼晶状体脱位”于外院行双眼晶状体取出术,术后视力恢复尚可;3+年前因视网膜脱落于外院行左眼玻璃体切除术+复杂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内眼病冷凝术+硅油充填术,术后2月行硅油取出术,术后左眼视力0.3,右眼视力0.5~0.6。因眼部病变复杂及严重,行全外显子测序提示人原纤维蛋白1(FBN1)基因(NM000138.4)c.3713-17G>A杂合变异,符合MFS的诊断。入院前9*月患者于华西医院眼科就诊提示黄斑病变,无胸闷、心累、气促、咳嗽等不适,未进一步治疗。 患者此次停经40*天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妇科超声检查提示宫内早孕。无早孕反应。孕早期无阴道流血,无毒物、药物、射线接触史。孕11+?周于我院产科建卡,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电轴不偏,心电图正常;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窦部增粗(OA 3.7 cm),瓣膜功能正常,左室收缩功能测值正常。孕早期唐氏筛查提示低风险,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NT)测值1.8mm,无活动后心累、气促、胸闷、咳嗽等不适症状。精神食欲睡眠佳,大小便正常,体质量增加约0.5 kg。
  摘要[333]  PDF

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2023年NCCN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癌症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之子宫颈癌解读
  李雯,段远琼,尹如铁  2023,39(7):506-508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首次报道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 nia,PCP)和卡波西肉瘤病例,随后证明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又称艾滋病)。随着机会性感染防治和艾滋病治疗手段的进步,特别是1996年开始联合3种及以上药物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后,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2]。虽然艾滋病成为一种可治疗的慢性病,但仍存在不少难题,全球只有极少例患者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被完全治愈[3~5]。此外HIV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HIV感染者,people withHIV,PWH)更易罹患恶性肿瘤。与未感染者相比,HIV感染加速了子宫颈癌的进展,导致肿瘤分期晚、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在控制病毒及抗肿瘤联合治疗过程中存在治疗完成率低,远期疗效欠佳等难题。 艾滋病相关肿瘤指在PWH中发病率明显增加的恶性肿瘤,分为两类,一类是艾滋病定义的恶性肿瘤,包括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卡波西肉瘤、浸润性子宫颈癌(≥13岁女性)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另一类是非艾滋病定义的恶性肿瘤,包括肛门癌、非小细胞肺癌、霍奇金淋巴瘤等6。HIV相关子宫颈癌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2022年12月20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公布了“2023 HIV感染者癌症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7]。本文对其中子宫颈癌相关部分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帮助临床诊治患者。
  摘要[351]  PDF

综述与讲座

上皮性卵巢癌治疗进展
  刘文文;李玲;马杏;余荣凤;刘畅  2023,39(7):509-512
既往大多数被诊断为晚期上皮性卵巢癌(EOC)的患者都尝试了初次减瘤术后联合化疗。然而,对于无法进行初次减瘤术的晚期EOC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间歇性肿瘤减瘤手术是一种替代治疗方法。目前对于EOC新辅助化疗又存在新的争议,对影响治疗的基因突变进行基因检测是所有EOC女性的治疗标准。使用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贝伐珠单抗和(或)靶向同源重组缺陷药物的维持治疗在EOC的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EOC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策略。
  摘要[342]  PDF
基因甲基化在子宫颈癌筛查及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陈思思;王慧芳;姜丽;宗梦麟;姜晓丹;金海红  2023,39(7):514-517
基因甲基化状态及程度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因甲基化在子宫颈癌筛查及管理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用于对筛查异常结果的分流、预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转归、协助年轻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个体化管理、HSIL治疗后随诊、预测子宫颈癌预后等方面。而基因甲基化与年龄的关系、基因甲基化是否适用于免疫缺陷者的子宫颈癌筛查及管理仍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要[379]  PDF

论著与临床

早期卵巢透明细胞癌再分期手术的意义
  刘倩;周慧梅;杨佳欣;曹冬焱;向阳;沈铿  2023,39(7):518-523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再分期手术的意义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施行再分期手术的OCCC患者40例,记录患者年龄、手术方式、术中情况、再次分期手术方式、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结果及随诊信息。计算并比较患者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预后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①患者初次治疗时术中情况:患者中位年龄43.5岁(22~62岁),肿瘤平均大小9.6±3.8 cm。初次手术行冰冻病理检查者18例(45.0%),其中良性病变5例,恶性病变6例,不除外恶性病变7例。初次手术行囊肿剔除术10例,附件切除术23例。术中留取腹腔冲洗液19例(47.5%),腹水瘤细胞阳性5例。②再分期手术及FIGO分期:初次手术与再分期手术中位间隔时间为1.35(0.5~4.1)个月,再分期术前行化疗10例(25.0%)。FIGO分期提高为Ⅱ期者1例(2.5%),提高为Ⅲ期4例(10.0%),淋巴结转移率7.5%。③患者随诊、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中位随诊时间为48.6个月(5.8~87.1个月),随诊期间复发4例,复发率10.0%。FIGOI期复发3例,复发率8.6%,死亡2例,死亡率5.7%,FIGO分期Ⅱ~Ⅲ期复发1例,复发率20.0%,死亡1例,死亡率20.0%。FIGOI~Ⅱ期与Ⅲ期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3%,66.7%。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术中肿瘤破裂、合并粘连、两次手术间隔并未影响患者预后。结论:OCCC病变局限于卵巢者,再分期手术时分期提高及淋巴结转移率均较低,初次手术并未增加播散转移风险,且诊断与再分期手术间的延迟时间并未影响患者预后。但应提高初次手术对可疑早期OCCC的诊断率,降低再次分期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
  摘要[336]  PDF
经阴道自体组织前壁修补联合腹腔镜髂耻韧带悬吊术在治疗前中盆腔器官脱垂中的疗效分析
  周平平;王燕;韩璐;沈珂;冯丹;严新彦;蔡文强;蒲巍林  2023,39(7):524-527
目的:分析经阴道自体组织前壁修补联合腹腔镜髂耻韧带悬吊术治疗前、中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生殖泌尿科因盆腔器官脱垂行阴道自体组织前壁修补联合腹腔镜髂耻韧带悬吊手术并完成随访的165例患者。分析其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并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FDI-20)及其分量表盆腔器官脱垂困扰量表(POPDI-6)、结直肠肛门困扰量表(CRADI-8)和排尿困扰量表(UDI-6),盆底疾病生活质量影响问卷短表(PFIQ-7),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问卷(PISQ-12)对患者术前、术后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比较。结果:16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0.50±2.12月,客观治愈率96.36%,术后与术前比较POP-Q的各指示点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后PFDI-20、UDI-6、CRADI-8、POPDI-6和PFIQ-7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性生活患者术后与术前的PISQ-12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并发症共13例,发生率为7.88%,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经阴道自体组织前壁修补联合腹腔镜髂耻韧带悬吊术治疗前、中盆腔脱垂,围术期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脱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联合手术方案。
  摘要[310]  PDF
CircSLC6A6调节miR125a5p/PUM2轴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王福萍;柴守辉;徐行丽  2023,39(7):528-534
目的:探讨环状溶质载体家族6成员6(CircSLC6A6)调节微小RNA分子miR-125a-5p/pu-milio同源物2(PUM2)轴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实验检测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与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A、KLE、Ishikawa中CircSLC6A6、miR-125a-5p与PUM2的表达。将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ircSLC6A6敲低组(转染CircSLC6A6 siRNA质粒)、miR-125a-5p抑制组(转染miR-125a-5p抑制剂)、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质粒和miR-125a-5p抑制阴性对照)、共转染(转染CircSLC6A6 siRNA质粒+miR-125a-5p抑制剂)组。以CCK-8法及细胞克隆实验、Hoechst 33258染色及流式细胞实验、以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HEC-1-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情况;以qRT-PCR实验检测各组HEC-1-A细胞miRv125a-5p及PUM2 mRNA表达;以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HEC-1-A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9、Bax)、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Vimen-tin、E-cadherin)表达;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HEC-1-A细胞中CircSLC6A6对miR-125a-5p和miR-125a-5p对PUM2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①与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相比,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A、Ishikawa、KLE中CircSLC6A6 mRNA、PUM2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miR-125a-5p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CircSLC6A6敲低组细胞呈现典型凋亡形态改变,细胞活力、相对细胞集落数、细胞迁移距离、侵袭细胞数、细胞PUM2 mRNA及Vimentin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凋亡率、细胞miR-125a-5p及caspase-9、Bax、E-cadherin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iR-125a-5p抑制组细胞各指标变化趋势与CircSLC6A6敲低组相反;阴性对照组细胞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ircSLC6A6敲低组相比,共转染组细胞的细胞核凋亡形态改变得到改善,各指标变化趋势与其相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HEC-1-A细胞中CircSLC6A6可靶向下调miR-125a-5p的表达,而miR-125a-5p可靶向下调PUM2的表达。结论:CircSLC6A6通过靶向下调miR-125a-5p而上调PUM2,可能促使子宫内膜癌进展,敲低CircSLC6A6通过促进miR-125a-5p分泌而降低PUM2表达,可能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集落形成和上皮间质转化,并促进其凋亡。
  摘要[314]  PDF
菟丝子总黄酮三阴交穴位贴敷对流产大鼠妊娠结局及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
  陈雪梅;杨晓新;朱争艳;刘和宇;杨一;郭静秋;郑翠红  2023,39(7):535-540
目的:探究菟丝子总黄酮三阴交贴敷对流产大鼠妊娠结局及Thl/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将确认受孕的SPF级SD雌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屈孕酮组、菟丝子总黄酮组、菟丝子总黄酮三阴交贴敷组,每组15只。妊娠第1天开始,地屈孕酮组灌胃地屈孕酮水溶液5 mg/kg并于三阴交处贴敷淀粉膏贴,菟丝子总黄酮组灌胃菟丝子总黄酮200 mg/kg并于三阴交处贴敷淀粉膏贴,菟丝子总黄酮三阴交贴敷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并于三阴交处贴敷菟丝子总黄酮膏贴,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并于三阴交处贴敷淀粉膏贴,每日1次,持续11天。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孕鼠于孕11天时灌服米非司酮4 mg/kg诱导建立SD大鼠的流产模型。实验结束后麻醉大鼠采集眼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催乳素(PRL)、孕酮(P)含量;分离子宫蜕膜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蜕膜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ELISA法检测蜕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0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蜕膜组织TNF-α、IFN-γ、IL4、IL-10及胎盘组织中转录因子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PRL、P含量、蜕膜组织中PR的表达、IL4、IL-10含量与蛋白表达及胎盘组织中GATA-3表达明显降低(P<0.05),流产率、蜕膜组织中TNF-α、IFN-γ含量与蛋白表达及胎盘组织中T-bet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屈孕酮组、菟丝子总黄酮组、菟丝子总黄酮三阴交贴敷组大鼠血清中PRL、P含量、蜕膜组织中PR的表达、IL4、IL-10含量与蛋白表达及胎盘组织中GATA-3表达明显升高(P<0.05),流产率、蜕膜组织中TNF-α、IFN-γ含量与蛋白表达及胎盘组织中T-bet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菟丝子总黄酮三阴交贴敷组和地屈孕酮组各项指标较菟丝子总黄酮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菟丝子总黄酮三阴交贴敷可能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改善流产大鼠妊娠结局。
  摘要[277]  PDF
胎儿肾脏实质回声增强的产前诊断结果与预后分析
  王逾男,黄伟伟,刘畅,李静姝;吴菁  2023,39(7):541-546
目的:回顾性分析肾脏实质回声增强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感染相关病因、影像学检查及预后等,以期建立准确的产前病因学诊断,向患者提供全面的遗传咨询、预后分析、风险评估及出生后的医疗指导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超声诊断科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提示为胎儿肾脏实质回声增强,并于本院产前诊断中心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单胎妊娠病例,共62例,孤立性胎儿肾脏实质回声增强组14例,非孤立性胎儿实质回声增强组48例。分析其产前诊断结果和妊娠结局,以及截至2022年6月的新生儿或儿童随访结果。结果:62例胎儿肾脏实质回声增强的病例中,孤立性胎儿肾脏实质回声增强组共发现3例致病性染色体异常(21.4%,3/14),非孤立性胎儿肾脏实质回声增强组,共发现17例致病性染色体异常(35.4%,17/48),两组染色体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71,P=0.325)。在染色体正常的病例中,有14例行全外显子家系测序检查(Trio-WES),其中4例检出致病性变异(28.6%,4/14)。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的20个胎儿中,18例选择引产,2例17q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被保留。孤立性肾脏实质回声增强组,产前诊断结果未见异常的11例中,1例拒绝随访,余10例预后良好(71.4%,10/14)。非孤立性肾脏实质回声增强组,产前诊断结果未见异常的27例,1例自然流产,9例因超声检查异常引产,1例新生儿期死亡,1例失访,余15例(31.25%,15/48)预后良好。孤立性肾脏实质回声增强组预后明显优于非孤立组(x2=7.271,P=0.012)。结论:当产前出现胎儿肾脏实质回声增强表型,无论是否孤立,都应建议行G显带,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检查。而对于非孤立性胎儿肾脏实质回声增强病例,在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微阵列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建议完善Trio-WES检查。另外孤立性胎儿肾脏实质回声增强并不都是疾病的表现,在排除遗传学异常的情况下,应考虑到正常变异的可能,应密切随访,不能盲目终止妊娠。
  摘要[351]  PDF
子痫前期高风险孕妇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评价
  段茉莉;张璐涵;丁桂凤  2023,39(7):547-551
目的:探讨肠溶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PE)高风险孕妇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经PE风险预测筛查为高风险并在本院建档的孕妇,按患者意愿分为干预组和非药物干预组,干预组从孕11~13*?周开始给予每晚餐前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分析干预组和非药物干预组的母儿结局。结果:干预组248例,非药物干预组397例,PE高风险孕妇中PE总体发生率为33.33%(215/645),干预组PE总发生率(28.22%)低于非药物干预组(36.52%),干预组PE、重度PE、非PE发生率与非药物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生率(31.05%)显著低于非药物干预组(5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发生率(3.63%)低于非药物干预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高风险孕妇从孕11~13*周开始每晚餐前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对于预防PE的发生有一定效果。
  摘要[337]  PDF
子宫颈梭形细胞鳞癌6例临床病理观察
  顾伟勇;季淑婷;张丽虹;杨霞;王超  2023,39(7):552-555
目的:探讨子宫颈梭形细胞鳞癌(SCSCC)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22年2月术前未接受放化疗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病例4837例,对其中的6例子宫颈SCSCC病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人乳头瘤病毒(HPV)RNA原位杂交及网状纤维染色。结果:子宫颈SCSCC占同期所有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0.12%(6/4837),平均年龄49.2岁。4例合并普通型浸润性鳞癌,1例合并鳞状细胞原位癌,1例为单纯SCSCC。6例子宫颈SCSCC p53蛋白均呈野生型表达,5例与HPV感染有关。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网状纤维包绕肿瘤细胞巢。结论:子宫颈SCSCC可以合并普通型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或鳞状细胞原位癌,与HPV感染相关或不相关,预后差。SCSCC易被误诊为肉瘤或癌肉瘤,熟悉其临床病理学特点有助于正确诊断及治疗。
  摘要[316]  PDF
阴式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后再次妊娠39例临床分析
  申丽媛;刘宝;黄健容;池余刚  2023,39(7):556-558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经阴式手术治疗后再次妊娠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接受阴式手术治疗且有再次妊娠计划的39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39例CSP患者的年龄30.38±3.82岁,距前次剖宫产时间6.04±3.09年,平均流产次数1.9次,停经时间54.21±10.29天;手术时间42.62±11.05分钟,中位术中出血量50 ml(40,100ml)。术后患者月经恢复可,经期平均4.82天(3~8天)。39例患者中28例(71.8%)成功妊娠,再次妊娠距离治疗间隔22.54±8.48月;25例为宫内妊娠,2例输卵管妊娠,1例为复发CSP;20例均行剖宫产分娩正常婴儿,新生儿体质量3102.50±56.53g;2例自然流产,3例稽留流产;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1例复发CSP患者再次行阴式手术切除病灶。结论:对有生育要求的女性,阴式手术治疗CSP是有效和安全的,再次成功妊娠率较高,但还需要更大样本量和更长时间的随访进一步验证。
  摘要[322]  PDF

短篇报道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苗勒上皮异位高级别浆液性癌1例
  袁琳;姜旖;罗成燕;周树林;程文俊  2023,39(7):559-560
1 病例报告 患者,61岁,因发现上腹部低回声占位1年,上腹部恶性肿瘤1月于2019年8月20日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治疗。1年前患者因乳房疼痛于当地医院行腹部超声检查示上腹部胰头旁见31mm×21 mm低回声占位,肿瘤糖类抗原125(CAzs)412.3 U/ml,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症状,故未重视。1月前患者自觉消瘦明显,于当地医院行胃肠镜检查,结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回肠末端及所见大肠黏膜未见异常。复查CA1251736 U/ml,人附睾蛋白4(HE4)168.60 pmol/L。当地医院诊断上腹部包块(性质待查)。遂至本院消化科门诊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结果提示胰头旁、腹主动脉旁及骼血管多枚肿大淋巴结,氟代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增高,恶性病变可能(见图1);子宫右侧稍低密度结节影FDG代谢轻度增高;升结肠起始部、乙状结肠FDG代谢增高;气管前腔静脉后、隆突下及双肺门多枚稍大淋巴结,FDG代谢增高,考虑淋巴结炎性反应可能,转移不除外。本院以胰头旁占位性质待查收入消化科住院治疗。患者既往史和家族史无特殊,已自然绝经6年余,G?P?。
  摘要[347]  PDF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