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10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本期封面 出版日期:2019-10-15
  

专题讨论

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的进展和应用
  吴尚纯;邓姗  2019,35(10):721-723
<正>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COC)是产品种类多、上市时间久、进展快、使用广泛的甾体激素避孕方法,在我国的使用不断增加。为使医护人员更好了解各种COC产品的性能特点,以帮助服务对象知情选择合适的产品,并保障用药安全,本文对COC的进展和应用进行概述,供服务提供者参考。1 COC的进展第一个COC产品于上世纪60年代上市,60年来产品不断更新,本文将COC的进展归纳为下述4个方面。1.1 降低雌激素的剂量或采用天然雌激素目前国内外
  摘要[2487]  PDF
复方口服避孕药连续服用法的研究进展
  周静;雷贞武  2019,35(10):724-726
<正>复方口服避孕药(COC)是最常见的避孕药,目前除广泛用于避孕外,临床上还将其用于抑制月经及一些妇科疾病,对于连续服用法的使用国内基本未开展,此文将国外近年来有关的研究和应用作一概述,以供临床医师参考。1 COC连续服用法的使用方法大多数COC的常规使用方法,是从月经第1天开始连续服用活性药片21天或24天,停药或服用空白药片7天或4天后开始第2周期用药,每个周期为28天。而除此之外,COC还有连续用药的方法。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连
  摘要[2592]  PDF
复方口服避孕药非避孕的临床应用
  顾向应;张翊昕  2019,35(10):726-729
<正>复方口服避孕药(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COC)是含有低剂量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合甾体激素制剂,主要通过抑制排卵,并辅以改变宫颈黏液性状、子宫内膜形态及输卵管功能,最终起到避孕作用。自上世纪60年代有产品问世,COC的临床应用已超过50年,现其以高效、简便、可逆等优势成为目前全球范围最广泛使用的高效避孕方法之一。随着多年来对COC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试验的不断深入,其除了避孕效果显著外,还可用于各类型的异常子
  摘要[2476]  PDF
新型长效避孕药具的研究进展
  刘欣燕;李春颖  2019,35(10):729-731
<正>非意愿妊娠导致的人工流产可以发生宫腔粘连、子宫穿孔、生殖道感染及继发不孕等并发症,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已有多种避孕方式可供选择。避孕套、口服避孕药是最常见的短效避孕方法,但需要坚持正确使用。长效避孕药具与短效避孕方法相比较,更高效、不依赖于使用者依从性、有更好的成本效益。主要包括宫内节育器(IUD)和皮下埋植剂(subcutaneous implants)。此外,阴道避孕环、避孕注射剂、透皮贴剂也可以归属于长效避孕药具。每
  摘要[2490]  PDF
长效避孕药具非避孕的临床应用
  乔林;徐克惠  2019,35(10):731-734
<正>长效避孕药具主要包括长效避孕针剂、长效口服避孕药、控制释放给药系统等,在避孕方面具有高效、安全、长效,使用方便等优势。长效避孕针包括单纯孕激素制剂和长效雌孕激素复方制剂;长效口服避孕药是长效雌激素和高效孕激素制成素复方制剂,服用1次可避孕1月,由于激素剂量较大现已少用或停用。本文对目前临床常用长效避孕药具的非避孕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的合理应用。1控制释放给药系统控制释放给药系统又称缓释系统(delivery
  摘要[2441]  PDF
皮下埋植避孕剂副反应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杨淑娟;董白桦  2019,35(10):734-735
<正>皮下埋植避孕剂是一种缓慢释放孕激素的长效可逆避孕方法,具有高效、长期、简便、可逆、安全等优点,但存在的一些副反应及安全性问题仍然影响其使用及推广,也影响到了皮下埋植避孕剂的研究及发展。1皮下埋植引起的副反应1.1 阴道流血阴道流血模式改变是最常见的副反应,也是导致停用的最常见原因。植入后5年,由于出血模式改变导致累积停用率分别为17.0/每百妇女和15.26/每百妇女,依托孕烯植入剂的停用率为11/每百妇女[1]。皮下埋植
  摘要[2363]  PDF

临床病案讨论

恶心、呕吐2月,面部及双下肢水肿1月
  阿米娜·买提努日;谢惠;曾向阳;肖松舒  2019,35(10):736-738
<正>1 病例摘要患者,55岁,因恶心、呕吐2月,水肿1月于2018年1月8日入住我院肾内科。患者2个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每次约100 ml,非喷射性。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提示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进行护胃、止呕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稍好转。出院后上述症状仍反复,1个月前自觉腹部增大,并出现面部、双下肢水肿,以左下肢为甚,呈凹陷性水肿,晨起时明显,伴尿量减少,每日尿量约500 ml。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
  摘要[2432]  PDF

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与母胎医学会胎盘植入性疾病指南(2018年)解读
  谭虎;陈敦金  2019,35(10):739-742
<正>胎盘植入是指滋养层细胞异常侵及部分或全部子宫肌层的一组疾病,又称为病理性黏附性胎盘,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与肌层界面缺陷引起蜕膜化异常,从而导致胎盘绒毛或滋养层异常侵入子宫肌层。根据胎盘植入的深度,可将其分为胎盘黏附(adherent placenta accreta)、胎盘植入(placenta increta)、穿透性胎盘植入(placenta percreta)。但在临床中,胎盘植入的情况是复杂多样的,部分病例还存在同一胎盘
  摘要[2429]  PDF

综述与讲座

双胎输血综合征的诊治及争议
  双刘娜;王晓东;余海燕  2019,35(10):743-746
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是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10%~15%,具有较高的围产儿死亡率和新生儿神经管发育异常率,未经宫内治疗的TTTS围产期胎儿死亡率可达70%~90%。产前超声早期诊断、严密监护、合理评估并选择适宜治疗方式能有效延长妊娠,改善围产儿预后。目前临床上针对TTTS的治疗方法包括期待治疗、羊水减量、胎儿镜下激光电凝血管交通支甚或是选择性减灭一个胎儿等。本文将针对TTTS的近几年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摘要[2512]  PDF
全外显子测序在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薛淑雅;陈兢思;李南;陈敏  2019,35(10):747-750
近年来,二代测序(NGS)技术发展迅猛,逐渐被应用于产前诊断,其中全外显子测序(WES)在临床中应用较广泛,主要检测基因组的编码区(外显子),相比于传统染色体分析及微阵列检测等,WES监测范围广、检出率高、性价比高,目前在诊断产前胎儿骨骼异常和胎儿颈部透明层增厚(NT)的应用中较为常见。但同时其也面临着相关的挑战,如产前样本对测序的限制、测序结果的解读及进行测序的时机及必要性。因此为了在产前诊断的范畴中更好地应用WES技术,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本文概述了全外显子测序技术的优势,探讨在产前诊断临床中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
  摘要[2869]  PDF

论著与临床

CD4、CD8、FoxP3在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殷霞;余敏华;张义;狄文;楼微华  2019,35(10):750-755
目的:探讨CD4、CD8、FoxP3在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表达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2013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应用NACT的局部晚期(ⅠB2~ⅡB)子宫颈癌患者NACT前后免疫组化检测CD4+、CD8+及FoxP3表达的变化,并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其与化疗疗效、无病生存期(PFS)、总体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结果:局部晚期子宫颈癌NACT前后CD4、CD8、FoxP3在组织中表达的变化与患者年龄、病灶大小无相关性(P>0. 05),但是CD4、CD8与子宫颈癌FIGO分期呈正相关(P <0. 05),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呈负相关(P <0. 05)。NACT后CD4、CD8、FoxP3的平均单位面积阳性值较化疗前显著升高(P=0. 016,P=0. 009,P=0. 005);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NACT疗效与CD4、CD8和FoxP3表达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0. 05),但NACT后CD8表达的增加与患者PFS呈正相关(r=0. 309,P=0. 041),而与CD4(P=0. 581)、FoxP3(P=0. 134)无明显关系。患者的OS与CD4、CD8和FoxP3化疗前后表达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 0. 05)。结论:局部晚期子宫颈癌NACT后,CD4、CD8、FoxP3表达较NACT前升高,CD4、CD8表达的变化与肿瘤分期、病理分级相关,而且CD8化疗前后的变化可以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摘要[2615]  PDF
改良阴道全封闭术治疗老年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及对肛肠功能的影响
  林晓婷;陈礼全;王苏;梁雪早;徐丽珍;张晓薇  2019,35(10):756-759
目的:探讨改良阴道全封闭术治疗老年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疗效及对患者肛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POPⅢ~Ⅳ期行改良阴道全封闭术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评价改良阴道全封闭术的安全性,客观治愈率、主观治愈率和复发率。采用结直肠肛门困扰量表(CARDI-8)、结直肠肛门影响问卷(CRAIQ-7)。结果:81例患者中共70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6%,随访时间为4~9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7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5. 0±7. 5岁,手术时间为147±35分钟; 70例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5±71 ml,平均住院天数为13±5天,平均术后恢复活动时间为3±1天。术后总体客观治愈率为98. 5%(69/70),主观治愈率为98. 5%(69/70)。1例患者术后脱垂复发,复发率为1. 4%,无手术失败。术前有排便困扰症状5例(7%),包括3例(4. 2%)便秘,1例(1. 4%)粪失禁,1例(1. 4%)排便不尽感。其中1例便秘者为顽固性便秘,便秘症状发生于POP术前3年,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变;其余上述有排便困扰症状患者术后3个月于门诊随访时症状均消失,至终点随访时均再无排便困扰症状发生。术前无排便困扰症状的患者术后有5例(7. 1%)新出现肠道困扰症状,其中新发排便困难2例(2. 8%),排便次数增多2例(2. 8%),因害怕POP复发不敢自行排便1例(1. 4%),均无排便疼痛、刺激或粪失禁。术前有肠道困扰症状组CRADI-8问卷术前中位评分0. 375分,术后中位评分为0分,排便困扰症状术后明显改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RAIQ-7问卷中位评分术前23. 805分,术后为0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无排便困扰症状组CRADI-8问卷、CRAIQ-7问卷术前、术后中位评分均为0分。结论:改良阴道全封闭术治疗老年重度POP安全有效,且可改善重度POP患者术前肠道困扰症状,术后对肛肠功能长期的影响较小。
  摘要[2357]  PDF
围绝经及绝经期非子宫内膜病变妇科良性疾病患者术前常规内膜活检的价值评估
  李凯丽;徐晓涵;杨萍;白瑞;阮阳阳  2019,35(10):760-764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期非子宫内膜病变妇科良性疾病患者术前常规行子宫内膜活检的必要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因非子宫内膜病变妇科良性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37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前和术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结果等,并比较患者术前有无异常子宫出血史(AUB组与无AUB组)发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和子宫内膜癌(EC)的几率。结果:(1)378例患者术前病理检查提示AH及EC者5例(1. 32%),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新增AH 5例和EC 4例。漏诊的9例均为术前行诊断性刮宫取内膜活检者,术前宫腔镜下内膜活检者无一例漏诊。(2)AUB组发生AH的几率高于无AUB组(5. 26%vs 1. 41%,P <0. 05)。(3)无AUB组发生EC及AH患者的平均年龄、行经年限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病检正常及良性病变的患者(P <0. 05),尤其当患者年龄≥50岁或者行经年限≥33年或阴道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厚度≥11 mm时(P <0. 05)。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期非子宫内膜病变妇科良性疾病患者,有AUB史者术前应常规行内膜活检。对于无AUB患者,符合年龄≥50岁或行经年限≥33年或子宫内膜厚度≥11 mm任一条件时,术前应常规取子宫内膜活检。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可明显降低AH和EC的漏诊率。
  摘要[2478]  PDF
不同途径高血浓度雌二醇联合包裹防粘连膜金属环对预防宫腔再粘连作用研究
  李秋平;张昀;罗小平;熊芳  2019,35(10):764-768
目的:观察阴道用17-β雌二醇联合包裹防粘连膜的金属圆环及口服戊酸雌二醇联合包裹防粘连膜的金属圆环对宫腔粘连分离术(TRCA)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60例进行TRCA后随机分为A、B组,分别采取包裹防粘连膜的金属圆环+阴道用17-β雌二醇2 mg(A组)、包裹防粘连膜的金属圆环+口服戊酸雌二醇3 mg(B组) 2种方法预防宫腔粘连,观察两组的副反应及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副反应。术后血雌二醇浓度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月经情况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改善率高于B组。两组患者术后预后评分、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显效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高于B组。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阴道用17-β雌二醇联合防粘连膜包裹环对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复发的疗效与口服戊酸雌二醇联合防粘连膜包裹环相当,但在改善宫腔形态及月经情况方面,前者效果优于后者。
  摘要[2531]  PDF
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105例临床分析
  单可记;王名芳;许汪斌;马骏楠;谢敏;马润玫  2019,35(10):769-774
目的:探讨妊娠期瘢痕子宫和无瘢痕子宫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率、病因、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云南省33家医疗单位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情况。收集105例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分娩特征、术中所见以及母儿结局,然后按照子宫有无瘢痕史将其分为瘢痕组(65例)和无瘢痕组(40例),对比分析这些指标,并对符合随访条件的母儿进行随访。结果:(1)瘢痕组妇女不良孕产史、妊娠期糖尿病、子宫原瘢痕破裂比例高于无瘢痕组(P <0. 05)。无瘢痕组患者高龄产妇、巨大儿、梗阻性难产和医源性产程加速(缩宫素使用不当)、产程中子宫破裂、失血性休克、胎死宫内的比例显著高于瘢痕组(P <0. 05)。无瘢痕组中的5例因医源性损伤(3例胎头/胎臀吸引,2例产钳助产)发生完全性子宫破裂。(2)两组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分别是产前剧烈腹痛、胎心异常、失血性休克以及产前阴道流血,且无瘢痕组失血性休克比率高于瘢痕组(P <0. 05)。(3)瘢痕组子宫下段累及比例高于无瘢痕组(P <0. 05),无瘢痕组子宫颈、子宫角受累的比例高于瘢痕组(P <0. 05)。(4)无瘢痕组新生儿5分钟Apgar≤7分和胎死宫内的比例高于瘢痕组(P <0. 05)。而瘢痕组幸存胎儿后续正常发育的比例高于无瘢痕组(P <0. 05)。结论:瘢痕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与剖宫产史和腹腔镜下较大子宫肌瘤剔除史有关,无瘢痕子宫破裂主要原因是梗阻性难产、缩宫素使用不当以及宫内操作不当。子宫破裂后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产前剧烈腹痛、胎心异常、失血性休克等,其中无瘢痕子宫破裂者组织损伤更重,失血量更多,母儿近远期预后更差。
  摘要[2466]  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分析
  柏杏丽;王静;赵淑云;伍紫蕊;陈誉尹;李琴芬;袁筑华;钟兴明;黄官友  2019,35(10):774-77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丹参治疗血栓前状态(PTS)和(或)自身免疫因素所致的复发性流产(RSA)患者的临床结局,分析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的PTS和(或)自身免疫因素所致的185例RSA患者,根据治疗意愿,124例采用LMWH联合丹参治疗的患者纳入联合组,61例采用LMWH治疗的患者纳入单药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凝血指标和LMWH使用量、胎盘血流指数水平、妊娠期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孕期保胎成功率、抱婴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孕早期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孕期LMWH总使用量、孕中期胎盘脐血流指数[收缩期/舒张压(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羊水过少、胎儿生长受限(FGR)及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患者用药过程中过敏和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孕期PLT水平、早产、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的发生率均低于单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LMWH联合丹参治疗RSA患者,可改善高凝状态及胎儿脐血流指标,降低胎盘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保胎成功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摘要[2668]  PDF

循证医学

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
  石万红;王峻峰;张洁;董薇;冯云  2019,35(10):780-786
目的:评价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关于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治疗PCO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用Rev Man 5. 1软件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采用Stata 12. 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RCT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OR=6. 56,95%CI 2. 95~14. 60,P <0. 00001);显著降低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SMD=-2. 66,95%CI-3. 65~-1. 66,P <0. 00001),甘油三酯(TG)(SMD=-1. 25,95%CI-2. 02~-0. 49,P=0. 001),低密度脂蛋白(LDL)(SMD=-2. 91,95%CI-3. 98~-1. 84,P <0. 00001),睾酮(T)(SMD=-0. 64,95%CI-1. 13~-0. 15,P=0. 01),空腹胰岛素(FIN)(SMD=-1. 17,95%CI-2. 09~-0. 26,P=0. 01)。但是对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P=0. 84)、黄体生成素(LH)(P=0. 29)、卵泡刺激素(FSH)(P=0. 50)、催乳素(PRL)(P=0. 08)、空腹血糖(FBS)(P=0. 55)、C反应蛋白(CRP)(P=0. 44),体质量指数(BMI)(P=0. 91)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P=0. 30)和多毛症得分(P=0. 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治疗PCOS患者的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单用,对改善患者性激素、血脂、血糖水平更具优势,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2436]  PDF

论著与临床

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奚杰;洪喜萍;邢慕蓉;熊苗  2019,35(10):786-789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要求镇痛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8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68例,重度子痫前期组40例;另选同期正常孕妇9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镇痛前及镇痛后直至宫口开全、胎儿娩出时的VAS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同时分析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阴道分娩成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探讨镇痛分娩后母体和胎儿的结局。结果:(1)各研究组经过硬膜外分娩镇痛后VAS评分都显著降低,各组在不同时间段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后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及妊娠期高血压组的MAP在产程中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后重度子痫前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阴道分娩成功率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4)重度子痫前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入NICU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各组均未发生胎盘早剥、子痫、HELLP综合征、心脑血管意外。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后对照组缩宫素使用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 <0. 05)。结论: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能有效缓解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分娩疼痛、维持血压的稳态,且不增加剖宫产率,不影响母儿结局。
  摘要[2517]  PDF
联合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二孩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李怡梅;王雅莉;杨小风  2019,35(10):790-794
目的:探讨联合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技术(BoBs)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二孩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遗传咨询门诊、胎儿医学门诊及孕产妇保健门诊就诊的1291例二孩高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羊水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和BoBs分析,对胎儿染色体异常及常见微缺失综合征进行诊断。结果:1291例二孩高龄孕妇羊水样本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和产前BoBs均检出染色体异常47例。产前BoBs技术共检测出61例染色体异常,包括30例21-三体,14例18-三体,3例13-三体,14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总体检出率为4.73%,漏检13例,检测失败7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出60例染色体异常,比BoBs额外检出10例胎儿染色体结构异常,2例低比例的嵌合型染色体以及1例标记染色体,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4.65%;经两者联合检出异常81例,联合检出率为6.27%。染色体核型分析和产前BoBs共同检出的47例二孩高龄孕妇选择了终止妊娠;BoBs漏检的13例胎儿染色体结构异常均为平衡易位或倒位,经遗传咨询后均选择了继续妊娠。BoBs检测失败的7例,经遗传咨询后继续妊娠。染色体核型分析漏检的14例经遗传咨询后均选择了终止妊娠。1291例二孩高龄孕妇均获得随访,其中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和BoBs检测显示正常的1210例二孩高龄孕妇,胎儿分娩后均为正常健康胎儿;BoBs漏检的13例胎儿染色体结构异常在随访中均未见异常。结论:"核型分析+BoBs"产前诊断模式可以应用于二孩高龄孕妇的产前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2501]  PDF

短篇报道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致妊娠晚期死胎5例报道
  徐金凤;陈代娟;田园;彭冰  2019,35(10):794-796
<正>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动静脉血栓形成、病理妊娠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患者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aPLs),包括狼疮抗凝物(LA)、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β2-GP1)[1]。产科抗磷脂综合征(obstetric APS,OAPS)是指以病理妊娠为主要表现的APS,包括复发性流产(RSA)和10周以上不明原因的死胎等[2]。研究报道R
  摘要[2879]  PDF

论著与临床

机器人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子宫颈浸润癌12例临床分析
  高京海;金志军;李俊平;张育佼;许冰雪;刘晓军  2019,35(10):797-800
目的:探讨利用第三代Si级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子宫颈浸润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子宫颈浸润癌在我院实施机器人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颈癌根治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的一般病情,临床分期,术中、术后情况,病理类型及单孔机器人手术操作技巧,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机器人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颈癌根治术,无一例另行辅助穿刺孔,无一例中转腹腔镜或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228分钟(146~31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5 ml(80~400 ml)。术中无相关脏器损伤,无一例患者输血,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7天出院。8例患者出院时检测膀胱残余尿<100 ml,予拔除尿管,4例>100 ml,携带尿管出院。术后病理检查结果:1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2例子宫颈腺癌;3例阴道壁转移,手术切缘阴性。12例无宫旁转移,无盆腔淋巴转移。术后未化疗,随访13.6个月(12~15月)无复发。结论:第三代SI级达芬奇机器人借助普通机器人器械及普通单孔平台可以完成子宫颈癌根治术,是治疗子宫颈癌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摘要[2455]  PDF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