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4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本期封面 出版日期:2020-04-15
  

专题讨论

控制性卵巢刺激方案的新理念
  胡琳莉;陈彩虹  2020,36(4):241-242
<正>自1978年全球第1例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试管婴儿出生,到目前为止已超过800万。在IVF-ET技术中,控制性卵巢刺激(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COS)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IVF过程中通过COS获得理想的卵泡数、增加胚胎冻存的机会、期望提高临床妊娠率和抱婴回家率,同时要避免COS过程中的并发症。
  摘要[2395]  PDF
辅助生殖技术中胚胎冻存新观念及解冻移植策略的探讨
  马黔红;黄仲英  2020,36(4):243-245
<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 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作为帮助不孕不育夫妇获得后代的重要治疗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近十年,随着临床个体化控制性卵巢刺激(individual 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iCOS)方案等临床技术的改进、胚胎实验室培养体系的精准提高,使得在新鲜周期中可利用胚胎率提高,因此胚胎冷冻保存技术作为IVF衍生技
  摘要[2232]  PDF
以体外受精技术为基础的女性生育力保存技术的现状
  田莉;王建六  2020,36(4):245-247
<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 & embryo transfer,IVF-ET)近些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世界范围内到已有800万的新生儿出生;IVF衍生的冷冻技术的发展,使生育力的保存成为可能,特别是对于一些年轻的癌症患者。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并且有年轻化趋势,而癌症的治愈率在不断提高,年轻女性患者在癌症治愈后仍然有生育的需求;然而在恶性肿瘤手术、化疗、放疗等过程中生育力损伤的风险极大
  摘要[2316]  PDF
卵巢预处理方案的改进
  朱依敏  2020,36(4):247-249
<正>卵巢预处理旨在改善卵子质量、内分泌环境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通过抑制或减少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周期中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刺激前血清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或)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on hormone,FSH)的分泌,使卵泡发育同步化,预防早期大卵泡或自发性LH激增,减少卵巢囊肿的形成等,还可用于安排IVF
  摘要[2261]  PDF
辅助生殖实验室技术的改进
  吴娴;张爱军  2020,36(4):249-251
<正>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经过40年的发展,已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的重要方式。实施ART治疗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多个流程,环环相扣,其中实验室技术为保护配子和胚胎的发育潜能提供良好的条件,是获得理想临床结局的质量保障,随着新的理论知识发展及技术操作经验的积累,实验室技术不断优化和改进,尤其在实验室质量管理、培养体系、体外操作等方面都在稳步有序地发展和改进,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的ART实验室技术的改进进行阐述。
  摘要[2184]  PDF
以辅助生殖技术为基础的临床新技术的发展
  应瑛;刘见桥  2020,36(4):251-253
<正>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晚婚晚育、不孕不育、出生缺陷等问题可能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人们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期望值也会越来越高,对于生殖和产前诊断领域的专业人员来说,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妊娠率和活产率,是辅助生殖领域的重要挑战之一,胚胎质量是影响ART成功率的关键因素。近年
  摘要[2266]  PDF

临床病案讨论

不孕4年,月经淋漓不尽9月
  王娜;陈思敬;闵玲;郑莹;  2020,36(4):254-256
<正>1病例摘要患者,31岁,G0P0,因不孕4年,月经淋漓不尽9月,于2018年11月9日入我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8年9月25日。9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淋漓不尽,具体表现为月经干净1~2天后再次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持续3~5天。患者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未孕4年,其丈夫弱精。入院前29天因月经淋漓不尽于我院门诊就诊,阴道彩超检查示:子宫内膜厚0. 3 cm(单层),左前壁肌壁间凸向内膜查见
  摘要[2277]  PDF

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辅助生殖技术中异常子宫内膜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王娜;陈思敬;闵玲;郑莹  2020,36(4):257-260
<正>辅助生殖技术(ART)问世的40余年来,周期成功率也跟随时代步伐前进。在实验室技术日趋稳定的今天,临床实践中子宫内膜容受性对胚胎种植率的影响逐步受到重视,对于异常子宫内膜的诊治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专家组参考国内外现有研究结果及疾病最新分类分型制定了《辅助生殖技术中异常子宫内膜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的突出之处在于:①共识始于临床诊治中的疑惑之处,终于科学研究数据指导临床工作;②共识严谨规范、条理清楚、内容详尽
  摘要[2260]  PDF

综述与讲座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子宫颈癌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程燕;任黔川  2020,36(4):261-264
目前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我国子宫颈癌仍处于高发状态,其死亡率也逐年上升。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目前公认的疟疾标准治疗方式,多年来青蒿素被广泛用于治疗疟疾和病毒。近年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抑制肿瘤作用成为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体内外对子宫颈癌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尚不明确,主要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细胞转移、活性氧簇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抗肿瘤细胞免疫作用、参与肿瘤细胞自噬作用等。
  摘要[2225]  PDF
双胎妊娠与母体甲状腺功能的研究进展
  胡静;郭晓玥;赵扬玉  2020,36(4):265-267
妊娠期母体甲状腺功能异常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可致孕妇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高。目前研究对象多为单胎妊娠,针对双胎孕妇甲状腺功能的研究较少。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双胎妊娠发生率逐年升高。已有研究发现,双胎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孕妇较单胎妊娠更易出现流产、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因此妊娠期双胎孕妇甲状腺功能的监测意义重大。
  摘要[2364]  PDF
下腹上丛神经阻滞在妇科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王娇;孔文婧;苏莉;吴玉梅  2020,36(4):268-270
下腹上丛(SHP)神经位于骶岬前方,包含传导盆腔脏器痛觉的感觉神经纤维。影像学引导下行SHP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恶性肿瘤导致的慢性盆腔痛。全子宫切除或子宫动脉栓塞手术中同时行SHP神经阻滞可明显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显著降低疼痛评分。SHP神经阻滞操作简便快捷,不良反应少见,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缓解盆腔疼痛的方法。
  摘要[2237]  PDF

论著与临床

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17例临床分析
  刘耀丹;李隽;魏敏  2020,36(4):271-27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2020年1月31日至3月26日收治的妊娠合并COVID-19并痊愈出院的患者1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中轻型6例,普通型11例,无一例转为重症或危重症。发热10例,咳嗽6例,同时出现咳嗽、腹泻、气促及乏力等症状1例,无呼吸道症状4例。4例孕妇合并白细胞计数升高,10例出现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1例出现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13例孕妇D-二聚体值升高。17例痊愈患者行抗病毒、抗感染及中成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10例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使用免疫调节剂,11例行低流量吸氧治疗。17例中6例患者(包含瘢痕子宫)因临产或先兆临产等原因经剖宫产术分娩,1例顺产,1例早孕自然流产,7例新生儿出生后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均阴性。9例患者出院后继续妊娠。17例患者经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好转,符合出院标准。结论:早发现、早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对改善妊娠合并COVID-19的预后有一定效果,轻型或普通型COVID-19孕妇无终止妊娠的其他医学指征,可在严密监测下继续妊娠,COVID-19病毒及治疗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2223]  PDF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与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关系
  张婷;姬宏宇;王莉;唐增军 9  2020,36(4):276-279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与凶险性前置胎盘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分娩的548例瘢痕子宫孕妇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48例为凶险性前置胎盘。按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间隔时间从0年至10年以上,每隔1年为1组进行分组,共11组。结果: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不同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用曲线回归方程进行验证,四种曲线方程拟合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散点图提示剖宫产与再次妊娠间隔时间<1年及≥5年凶险性前置胎盘发生率较高;再次妊娠间隔时间<1年及≥5年与1年≤间隔时间<5年比较,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与此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有关,间隔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增加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剖宫产手术1年以后5年以内再次妊娠低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较低。
  摘要[2227]  PDF
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子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妊娠结局及其晚期流产的高危因素分析
  吴耀球;梁晓燕;杨星  2020,36(4):280-284
目的:分析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子宫颈机能不全(CI)患者妊娠结局及探讨其晚期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中心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妊娠后诊断CI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将纳入孕妇分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组(17例)与非PCOS组(53例)和单胎妊娠组(44例)与双胎妊娠组(26例),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CI患者晚期流产的高危因素。结果:①PCOS组患者平均终止妊娠孕周低于非PCOS组(22.85±7.26周vs 25.71±5.99周,P<0.05)。PCOS组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COS患者(41.18%vs 15.09%,P<0.05)。PCOS组患者晚期流产率明显高于于非PCOS组(76.47%vs 41.51%,P<0.05),而足月产率明显低于非PCOS组(5.88%vs 13.21%,P<0.05)。②双胎妊娠组患者平均终止妊娠孕周明显低于单胎妊娠患者(23.86±4.71周vs 25.86±8.02周,P<0.05),双胎妊娠组患者GDM的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组(34.62%vs 13.64%,P<0.05),双胎妊娠组晚期流产的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组(92.30%vs 31.82%,P<0.05),而足月产的发生率低于单胎妊娠组(3.85%vs 15.91%,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仅双胎妊娠是CI患者晚期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862,95%CI 1.027~5.097)。结论: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时,应尽量选择单胚胎移植。对于PCOS患者,孕前做好子宫颈评估,孕期监测子宫颈长度变化,加强产科管理,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摘要[2107]  PDF
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37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黄素娜;谢英东;赖文彬;徐金洪;马君茹;梁秀颖;张俊爱  2020,36(4):285-288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37(IL-37)的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RSA患者(RSA组)、30例正常妊娠者(NP组)和10例健康对照者(HC组)的血浆IL-37含量,同时检测RSA组和NP组血浆中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P)的含量以及外周血免疫细胞含量。结果:①RSA组血浆IL-37含量明显高于NP和HC组(P<0.05),RSA组曲线下面积AUC值达到0.7967。②RSA患者血浆IL-37含量与血β-hCG含量呈负相关关系(R=-0.3858,P=0.0387),RSA患者血浆IL-37含量与P含量呈负相关关系(R=-0.3759,P=0.0407);NP组血浆IL-37含量与血β-hCG和P含量均无相关性(P>0.05)。③RSA患者血浆IL-37含量与外周单核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4750,P=0.0080),而NP组血浆IL-37含量与外周单核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782,P=0.0447),两组中IL-37血浆含量与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IL-37可能参与了RSA的免疫调节,具有作为诊断标志物的前景。
  摘要[2648]  PDF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分析
  王佳倞;耿力  2020,36(4):289-293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IUGR)的临床特征、妊娠结局。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24例MCDA sIUGR(sIUGR组)及同期分娩的42例非复杂性MCDA(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IUGR组异常脐带入口的发生率(45.8%)较对照组高(7.1%)(P<0.05);sIUGR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分娩孕周(大胎儿出生体质量1917.71±473.58 g,小胎儿1335.83±412.79 g;分娩孕周33.59±2.59周)均低于对照组(大胎儿出生体质量2329.52±392.42 g,小胎儿2140.95±392.42 g;分娩孕周35.79±2.21周)(P<0.05);sIUGR组新生儿轻度脑损伤发生率(52.1%)、转NICU率(70.8%)均高于对照组(15.4%、38.1%)(P<0.05)。两组间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sIUGR患者中,Ⅰ型的大胎儿、小胎儿出生体质量分别高于Ⅱ型及Ⅲ型(P<0.05)。sIUGR组3种分型之间,新生儿发生轻度脑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UGR组中有20对围产儿均存活,4例存活儿围产期死亡;在孕26周前确诊为sIUGR较晚于孕26周确诊sIUGR的新生儿死亡率高(分别为20.0%及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UGR组3种分型之间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26周前确诊为sIUGR较晚于26周确诊sIUGR的新生儿死亡率高;sIUGR组的3种分型中,Ⅱ型及Ⅲ型sIUGR双胎胎儿出生体质量均低于Ⅰ型。sIUGR围产儿预后与脐血流多普勒频谱类型密切有关。
  摘要[2258]  PDF
快速青春发育期女性外阴阴道感染特征分析
  许玲;胡正强;刘宏伟;林小能;钟永林;于凡  2020,36(4):294-297
目的:探讨9~13岁快速青春发育期女性外阴阴道感染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90例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的9~13岁快速青春发育期女性外阴阴道感染状况,并按年龄分为9岁、10岁、11岁、12岁、13岁5个年龄组。采用χ~2检验分析其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病(VVC)总发生率、细菌性阴道病(BV)发生率、炎症反应率、优势菌异常率,及不同年龄组上述四者的差异。结果:研究对象中BV发生率、VVC总发生率、炎症反应率、优势菌异常率分别为:37.95%、19.24%、16.15%、8.21%,BV发生率显著高于VVC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VC中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39%、3.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经两两比较,发现不同年龄组BV发生率和炎症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岁组VVC总发生率(7.56%)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组(分别为20.75%、29.51%、25.42%、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岁组优势菌异常率(12.26%)显著高于13岁组(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杆菌数量1+/油镜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乳杆菌3+~4+/油镜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快速青春发育期女性外阴阴道感染好发BV和VVC,且BV比VVC更易感,而VVC中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9岁女性VVC总发生率最低;10岁女性优势菌异常率高于13岁,波动尚无规律。乳杆菌数量随年龄增长呈规律性增加。
  摘要[2231]  PDF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经腹腔镜和开腹的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或中间型减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柳禹;曹莉莉;周莉;陈功立;王瑞伟;梁志清  2020,36(4):298-302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和开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DS)或(IDS)的手术效果,探讨经腹腔镜和IDS用于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237例,根据手术途径分为腹腔镜组210例,其中96例接受PDS,114例接受IDS;开腹组27例,其中22例接受PDS,5例接受IDS。比较两组的手术风险、术后相关参数和远期疗效。结果:手术风险: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中输血、术中损伤比例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相关参数:腹腔镜组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开始化疗时间、术后并发症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内IDS较PDS的手术时间(3.3±1.0小时vs 3.8±1.0小时)和术中输血比例(16.7%vs 33.3%)显著减少,开腹组内IDS较PDS的手术时间(3.4±0.6小时vs 5.2±1.7小时)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OS和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内PDS和IDS的OS(92.0个月vs 56.0个月)、PFS(26.0个月vs 22.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内PDS和IDS的OS(57.5个月vs 35.2个月)、PFS(33.0个月vs 17.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相较于开腹肿瘤细胞减灭术,IDS相较于PDS,都可以降低手术风险且并不影响患者的预后,对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而言都是合适的治疗方案。
  摘要[2180]  PDF
正常妊娠结局的单胎妊娠孕妇体质量增长模式
  李丹;刘兴会;陈鹏  2020,36(4):303-308
目的:了解妊娠期规律产前检查未发生不良结局的单胎孕妇妊娠期体质量增长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妊娠满37周但不超过42周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采集包括人口学资料、既往疾病史、家族史、孕产史、身高、妊娠前或建卡时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妊娠期间每次产前检查时体质量、分娩前体质量等指标。结果:共纳入4053例孕妇,妊娠前BMI正常(18.5~24 kg/m~2)的孕妇,妊娠16周体质量增长平均值为2.45±1.43 kg,妊娠40周体质量增长平均值为15.53±3.59 kg;妊娠前偏瘦(BMI<18.5 kg/m~2)的孕妇,妊娠16周体质量增长平均值为2.57±1.34 kg,妊娠40周体质量增长平均值为16.01±3.42 kg;妊娠前BMI超重(24~28 kg/m~2)的孕妇,妊娠16周体质量增长平均值为2.39±1.44 kg,妊娠40周体质量增长平均值为14.11±3.86 kg;妊娠前肥胖(BMI≥28 kg/m~2)的孕妇,妊娠16周体质量增长平均值为2.17±0.74 kg,妊娠39周体质量增长平均值为12.27±4.07 kg。结论:我院妊娠前BMI正常、偏瘦、超重和肥胖的孕妇适宜的妊娠期体质量增长范围分别为15.53±3.59 kg、16.01±3.42 kg、14.11±3.86 kg和12.27±4.07 kg。
  摘要[2113]  PDF
两种不同胚胎移植管在IVF-ET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兰灵;文宏贵;谭长秀;陈栎朵;彭红;刘其蓉;赵迎;崔宁宁;罗红  2020,36(4):309-312
目的:分析Frydman移植管和PCC移植管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我院IVF-ET治疗中由同一医生完成的949例新鲜胚胎移植周期,根据移植管类型分为两组:Frydman组481例周期(采用进口移植管Frydman),PCC组468例周期(采用国产移植管PCC),分析两组妊娠结局、血染程度、血染位置、装载胚胎耗时、外导管置管困难率和困难移植率。结果:①两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继续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CC组无血染率(84.83%)高于Frydman组(63.83%),轻度、中重度血染率和外导管血染率低于Frydm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导管血染率和内外导管血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胚胎装载耗时、困难移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C组外导管置管困难率(36.75%)低于Frydman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中选择不同胚胎移植管妊娠结局无差异,但国产胚胎移植管PCC有降低血染程度和外导管置管困难率的优点,具有保护子宫颈组织的作用,临床适用性较好。
  摘要[2142]  PDF
血管阻断联合经子宫后路子宫修补术治疗穿透性胎盘植入的疗效观察
  周莹  2020,36(4):313-316
目的:比较并分析血管阻断联合经子宫后路子宫修补术治疗与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修补术治疗穿透性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穿透性胎盘植入孕妇6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子宫后路组和球囊阻断组。子宫后路组31例采用血管阻断联合经子宫后路子宫修补术治疗,球囊阻断组36例采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剖宫产围手术相关指标、剖宫产术后并发症、非产科因素并发症、胎儿透视时间、新生儿结局。结果:子宫后路组和球囊阻断组在剖宫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浆输入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后路组和球囊阻断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下肢血栓发生率及产褥期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后路组非产科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3.23%)低于球囊阻断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后路组胎儿无X线辐射暴露,球囊阻断组胎儿透视平均时间8.28±2.54秒;两组产妇术后子宫恢复及月经复潮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后路组和球囊阻断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远期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阻断联合经子宫后路子宫修补术治疗与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修补治疗穿透性胎盘植入临床疗效相似,但血管阻断联合经子宫后路子宫修补术治疗非产科因素并发症较少,且不接受X线辐射,安全性更高。
  摘要[2263]  PDF

短篇报道

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
  熊莉莉;张涛红;余慧;王小伟;王伟红;安瑞芳  2020,36(4):317-318
<正>1 病例报告患者,31岁,因经期延长4月,子宫颈活检发现子宫颈癌1月,于2017年12月7日入我院。患者4月前经期延长,延长至2周,量少,色偏黑,自诉于当地医院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阴性,盆腔B超检查示宫腔积血。1月前行阴道镜检查并行子宫颈活检,病理拟诊"子宫颈癌",建议转入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遂于我院病理科会诊病理切片结果示:子宫颈小块鳞状细胞癌Ⅲ级。平素月经规律,初潮13岁,经期3~5天,周期24~26天。生育史:
  摘要[2218]  PDF
盆腔原发部位不明确的成年型粒层细胞瘤1例
  田东立;李丰鑫;宋斐然;邓雷;张颐  2020,36(4):319-320
<正>1 病例报告患者,51岁,因排尿困难1月,外院诊断盆腔肿物7天于2018年7月16日入我院妇科就诊。患者于当地医院诊断盆腔肿物予留置导尿对症治疗,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患者既往体健,月经规律,G5P1,2011年,因"子宫肌瘤"于外院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未定期复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子宫颈正常大小,表面光滑。子宫颈上方可触及成人头大小结节,活动差。双侧附件区软,未触及明显异常。盆腔超声检查示:子宫
  摘要[2154]  PDF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